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是我校发掘教学资源、讲好乌海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形式、打造多元教学课堂的重要举措。近期,在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贾萍的持续关注和协调组织下开展了系列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推进工作。
10月29日上午,贾萍副校长组织召开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推进工作会议,教务处、办公室、网络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围绕《市委党校打造现场教学基地方案》(初稿)对打造现场教学基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打造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
贾萍副校长指出,《方案》结合党性教育实践中心的现有设施,想法新颖,具有可操作性。本着着眼“实践”落脚“实效”的原则,《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负责人、专职教师和带班班主任的具体职责,并落实到个人。同时,要针对不同容量班级和培训主题需求进一步细化课程实施,形成不同教学模式的多种组合策略。会上,贾萍副校长现场征求了《方案》中“理论微课”录制相关技术事宜,并布置马上着手进行马春雨老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品读红船精神”课程的录制,并要求近期尽快完成其他5位教师的课程录制,尽快在现场教学中使用。
10月30日,与“微课录制”同步,贾萍副校长带领教务处教师向组织部于志永副部长汇报《市委党校打造现场教学基地方案》。于志永副部长对《方案》表示认可,指出方案整体思路清晰、责任落实明确,但配套教学模式的具体课程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建议形成“清单式”的课程目录,便于不同课程的整体设计。同时,从服务我市全体党员和党性实践教育中心未来建设的全局角度出发,于志永副部长指出,要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灵活性,以丰富教学策略组合满足更多理论学习需求,要坚持《方案》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创新,持续扩大现场教学基地的“阵地作用”。
(撰稿: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