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疫情发生以来,我校全体教职工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第一时间到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入党积极分子和非党同志同样扛起责任,既当“守门员”又当“跑腿员”,既当“疏导员”又当“宣传员”,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全校教职工累计参与小区值守860人次,共收到社区和街道表扬信37封;42名党员累计自愿交纳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党费9000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闪闪发亮”的平凡人,他们是战“疫”一线的值守党员,是坚守岗位的老师,是尽心服务的志愿者……。因为担当,因为职责,因为信念,全体教职工共同演绎了一个个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临时党支部书记作用“不临时”

高永明,男,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总务处副主任。他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积极带领党员同志们担负起保护家园的职责。做好小区住户逐一摸排走访、在小区门口进行登记值守、为居民耐心讲解疫情防控知识等工作,披星戴月是工作的常态。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细致、普通的工作,平凡中见执着,普通中见卓越。他在疫情防控一线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韩俊霞,女,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研副教授。她第一时间投身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在前期没有成立临时党支部时,她积极配合社区主任进行入户排查,对小区居民外出及返程情况进行统计。成立临时党支部后,她更是坚守值班岗位,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由于小区党员人数较少,她每次值班都站岗5个小时左右。临时支部书记由于单位工作原因不能继续担任支部书记一职,她便主动接过“接力棒”,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并在排班时主动增加自己的值守时间,协调、带领各位党员同志继续做好值守工作。她没有豪言壮语,始终用“埋头苦干”感动着每一位小区居民,带领值守人员用实际行动为小区筑起一道“安全墙”。

文海英,女,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讲师。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第一时间投入到社区值守中。她兢兢业业,主动完成支部书记安排的工作任务,积极做好出入小区车辆及人员的登记、出入通行证的发放、测体温、填报表等工作。担任临时支部书记后,值班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永远是她的名字,她带领党员并发动群众一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联防联控,对社区居民进行网格化管理,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居民群众的最后一道生命线。她说:“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一定到来。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必获全胜!”

黄显清,男,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办公室一级科员。作为一名90后的年轻力量,他积极投身战“疫”一线,主动挑起大梁,担任了临时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他积极招募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妥善安排小区值守任务,亲自为居家隔离人员运送食品水果,为没有购买到口罩的居民提供免费口罩,带领支部党员们对全小区880户居民进行入户排查。虽然是一名年轻党员,但面对疫情他勇挑重担,始终在战“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展现了90后年轻党员的担当。
一份责任担当 两个“抗疫”战场

雷红霞,女,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四级调研员。年前刚刚病愈出院的她担任了党校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并兼任党校疫情防控办公室主任。她积极出谋划策,带领全校党员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她临危受命,担任了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积极带头值守,登记出入人员、外来务工、返程人员情况,办理出入证,张贴疫情防控海报,招募志愿者以及对外的信息宣传,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说:“我不是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只能尽我所能为打赢这场战‘疫’尽些绵薄之力”。

张毅,女,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在战“疫”打响之后,她的战场从书本变到了小区门口的值守点,从一个拿笔的文人,变成了一个拿“枪”的战士,拿着体温枪尽职尽责地守卫着一方安全。值守工作刚开始时报名党员较少,她第一天值班就在冷冽的寒风中站了12个小时。白天守在值守点严把小区的入口,晚上她拿起理论的武器为打赢战“疫”吹响号角,她结合本次疫情撰写的网评文章和理论文章,在各主流媒体上刊登。她用思想的武器挥斥方遒,用自己原本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保卫一方家园的责任。

李云霞,女,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她主动投身到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在值守过程中,她认真负责地进行外来人员及车辆登记、排查工作。在得知市委组织部成立“党员干部突击队”后,她毅然决然加入其中,沟通协调、上传下达,尽心尽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她还担负着党校疫情防控和其他各项工作,大到各项防疫措施的部署与实施,小到领取传阅文件,她都事事操心、件件落实。她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普通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平凡”。

马春雨,女,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教师。作为一名90后共产党员,她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小区值守以来,在最初只有三个党员的小区门口进行每日3个小时的值守,她不辞辛劳、不畏寒冷。在承担社区工作的同时,她作为党校战“疫”宣传小分队成员和党校第二支部宣传委员,承担着宣传疫情知识、撰写支部信息等工作,他还发挥自己的专长,用画笔进行“抗疫”宣传,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年青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潘虹,女,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教师。家在外地并没有阻挡住她投入“抗疫”战脚步,虽然不能第一时间返回乌海与同志们在一线并肩作战,但她坚持在后方收集素材、统计志愿服务情况、按规定填写上报表格、发表抗疫文章,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家共同战“疫”。同时,她积极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名成为了志愿者,与家乡的党员同志们一起守护着美丽家园。返回乌海后,她立即到社区报到,开始了“期盼已久”的值守工作。她说:“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义不容辞地在第一时间支援一线防疫工作。”
“疫”无反顾 无私奉献

闫慧敏,女,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在战“疫”期间,作为党校资深教师的她,无惧严寒辛苦,最早主动报名参加小区值守工作。有时黎明有时深夜,寒冬中四个小时的坚守,日日如此,当大家都在替她担心时,她说:“我的党龄已经有20年了,国难当前,匹夫有责,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些贡献也算无愧于胸前佩戴了几十年的党徽和入党时的誓言”。

王莉,女,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教师。她第一时间对接社区深入一线,在协助社区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入户摸底排查以及站岗值守工作的同时,还主动请缨去条件简陋的值守点进行值守。她共排查住户354户,先后在2个社区、5个小区值守,值守时长达212小时。她说:“2003年的抗击非典疫情时,我们还处于学生时代,是党员前辈们在保护着我们;现在,轮到我们来守护着他们!因为这是作为党员应尽的责任。”

杨浩,男,中共党员,乌海市委党校总务处一级科员。有着热心肠的他,始终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在站岗值守中,他看到因买不到医用口罩而带着棉布口罩的居民,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医用口罩送给居民,并示范正确的佩戴方法,耐心宣传疫情防控小知识。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
后备力量不后退 社区防疫当先锋

段建州,男,发展对象,乌海市委党校网络教育中心教师。当时还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帮助社区进行党员信息录入,积极做好来往人员排查、严格进行体温检测,做好卫生消毒、值班值守等工作,小区值守的第一班岗看到的始终是他的身影。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主动参与到党校各项宣传工作中,编辑制作各类疫情防控宣传作品。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尽其所能在社区闪闪发光,构筑起抗疫“防火墙”。
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个“抗疫”榜样,一名党校教师就是一方“抗疫”阵地。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党校将始终坚守新时代“党校姓党”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校和党校人的初心与使命,继续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有力的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贡献新时代的党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