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前,干在一线,愿做抗疫“逆行者”
——记乌海市突击队队员杜德贵同志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疫情防控突击队,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笃行入党誓言,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待。
一句誓言,一份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乌海市委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杜德贵,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舍弃了与家人围坐灯火的温馨时光,带着使命、带着责任,投身到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参加了“海勃湾防疫党员突击队”,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用“真刀真枪”战斗在保卫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第一线。
抓融入——不当局外人、督察员。他以一个包联的社区为切入点,每天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摸爬滚打,到各小区了解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一起参加会议,研究问题,一起加班延点,落实上级部署。他利用接触区级指挥人员便利,及时请示政策界限及具体问题,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他积极向社区领导提建议,贡献个人智慧。他为包联的两个社区交流各自做法,尽沟通职责。
救“急”事——鉴于社区人员力量不足实际,主动补位,缓解燃眉之急。他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张贴宣传标语、做政策宣传、接打电话接待群众及分发小区出入卡等具体工作。他一个人奔走各小区检查人员出入、消毒、重点隔离人员隔离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分担社区督察职责。
解“难”题——积极为防控工作献计献策。针对少数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后到岗不积极,一些小区门卫值守力量薄弱问题,在所包联的公园社区,他主动请缨,组织几名在职党员用最短的时间,一一电话联系在职党员,讲形势,说政策,做思想工作,动员在职党员参与防控工作,确认能到岗在职党员,为社区统一调配值守力量打下基础。针对重点隔离对象在家隔离监督措施有限的实际,积极为社区想办法。在所包联的和平社区建议利用社区自治初步框架,重点动员在职党员担任楼栋长楼道长参与对所居住楼栋楼道重点隔离对象的监督工作,形成群防群治格局,并进一步利用防控中的群防群治推进社区自治。他还设计具体路径,为社区起草了管片主任栋长楼道长工作职责初稿。
出“险”场——冲在一线。他与社区工作人员公安干警上门做隔离人员思想工作,与重点疫区特别是湖北返回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同一线人员共进退,不畏危险,挺身而出,坚守岗位,参与上门劝告湖北返回人员4次,上门协调重点人员隔离不配合情况5次,参与抽查居家医学隔离 35个点位。
面对疫情,他亮明党员身份当先锋、做表率,把投身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石刀,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深深插入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致敬,党员突击队全体队员!
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逆行者”!

作者:党校战“疫”记者小分队姬智、王莉
临危受命践初心 义无反顾做奉献
——记乌海市委党校雷红霞同志
雷红霞,女,1967年9月生,籍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共党员,198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市委党校四级调研员。
疫情爆发后,年前刚刚病愈出院的她果断放弃了长假,第一时间积极投入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防疫期间,她坚持单位防控工作与社区防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不知疲倦、不辞辛劳,不畏艰难、兢兢业业,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分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她是党校疫情防控的大管家。年前刚刚病愈出院的她担任了党校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并兼任党校疫情防控办公室主任。她始终积极出谋划策,带领全校党员有序开展着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口罩够不够,酒精还有吗,消毒液还多吗”,在工作中,她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的同事们和“孩子们”,随时为战场上的同志们提供着医护物资,这句话也成为了她的“口头禅”,一旦知道谁的“装备”不足了,她哪怕是亲自去也要送到。她是党校疫情防控的大管家,也是全体党员奋斗在一线坚实的后盾,为党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她是小区疫情防控的总指挥。她不仅承担着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党校的领导干部,她带头深入社区基层一线工作。在一线她临危受命,担任了新海社区一中教委楼临时党支部书记,她积极组织领导党员们参加社区工作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带领临时支部的党员同志们积极在小区内做防疫知识宣传,安排值守人员进行值守,挨家挨户排查每户居民的出行情况和身体状况,做好来自湖北和武汉返乡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让小区的居民安安心心呆在家里,嘱咐大家出门时带好口罩……一件都不落下,从早到晚,一刻也不敢停歇。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亲力亲为,积极带头值守,登记出入人员、外来务工、返程人员情况,办理出入证,张贴疫情防控海报,招募志愿者以及对外的信息宣传,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平房区的居民,很多都是租住的房客,来自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情况比较复杂,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她每天认真布置支部的每一项工作,只要有空儿,就去小区里转悠,了解熟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领导的临时一支部队伍不断壮大,已由最初的9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45名党员。

她们是抗疫一线的“夫妻档”。她的丈夫胡金礼是市总工会四级调研员,担任电力花园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当疫情来袭,夫妻二人共同战斗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质朴行动践行了党员的铮铮誓言。无数次擦肩而过,却来不及拥抱。在这段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夫妻二人齐上阵,别看他们是在一个社区从事疫情防控工作,但他们各自早晨匆匆忙忙出门,晚上回家已是深夜,白天基本上忙得碰不上面。“老胡,口罩别不舍得扔,要勤换!”“老太婆,中午记得吃了午饭再去入户,随身带一小瓶酒精!”每天白天,他们两个就趁着工作的间隙,通过微信互相嘱咐、互报平安。胡金礼一直担心刚出院的“老太婆”累着,经常值完自己的班后再替老伴儿值班,尽量让她多休息一会儿。每天他们都要一直忙碌到傍晚大家下班回家了,才能在家中团聚。不过此时的他们,见了面不是互诉衷肠,而是各自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安排。每到晚上,他们的女儿也参与到工作中,三口人围在餐桌旁,爸爸妈妈手写值班表,女儿负责在电脑上打印,等到他们忙完手中的工作时,往往已是深夜。

雷红霞和胡金礼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前线,在疫情面前无畏无惧,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不仅是夫妻,还是战友,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没有惊心动魄,只有恪尽职守;没有荡气回肠,只有任劳任怨;他们坚信只有“大家”稳“小家”才会安。

她是社区值守的排头兵。在全市复工复产后,大多数在职党员都不能在工作时间进行值守,即使有少部分人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工作时间值守,但“有空”的时间具有变化性,每日的值守人员的排班工作成为了她最为“头疼”的事。“哎,人不够啊”,每当排班时她总是这样自言自语。最后,她想出了一个最为简单直接的办法解决了排班困境题,“让同志们做选择题,最后我兜底做填空题,这不就解决了嘛!”她坚定地说道。从那以后,她根据同志们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值守时段后,最后在所有没人值守的时段旁填空似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就这样,她每天至少要值守4个小时,甚至有时值守5、6个小时。“同志们做选择题,我做填空题”,不仅仅是她为同志的补位,更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担当。

“我不是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只能尽我所能为打赢这场战‘疫’尽些绵薄之力”,这是她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这场战“疫”中,她始终以“我将无我”的精神在一线拼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高举着共产党员的旗帜。
作者:党校战“疫”记者小分队赵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