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
导航
首页
校院概况
校院简介
校院领导
科室设置
教师风采
教育培训
主体班培训
行政学院培训
社会主义学院培训
社会化培训
学历教育
科研阵地
校院科研
理论研究
市情研究
党建园地
党组织建设
党务公开
党员教育管理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党员风采
总务后勤
网上党校
协同办公
校院动态
校院动态
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区农村牧区疫情防控
标题: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区农村牧区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0-2-7 12:19:23
·
点击:732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双击滚动】
2月6日上午,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9场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社会管控组组长、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李钢,自治区农牧厅新闻发言人、二级巡视员王雨锋,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成员高建华,就农村牧区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对农民工在返程和复工期间的疫情防控、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和儿童福利机构的孤儿等群体防控措施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农村牧区疫情防控是怎样安排部署的?
李钢:做好农村牧区的防范工作,对于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对抓好全区整体防控意义重大。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牧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将农村牧区疫情防控工作与城区防控同步研究、同步部署、一体推进。石泰峰书记、布小林主席多次深入农村牧区防疫一线,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实地督查、现场指导,要求一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自治区派出12个工作组,由省级领导挂帅,到各地开展专项督导,压实属地责任,推动措施落实。
大家知道,我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散,当前还正处于过年和农闲时节,按照传统习惯,走亲访友、串门聚会的活动比较多,感染的风险也会变高。农村牧区的隔离条件、医疗条件和救治能力都十分有限,很多地方缺医少药,一旦出现疫情,救治的难度也会更大。因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强调,要按照“早排查、早发现、早治疗”“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的要求,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全面加强外来人员的排查管控,严防疫情向农村牧区扩散蔓延。
记者:目前我区在农村牧区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钢:目前,各地按照防控工作指挥部的部署要求,针对农村牧区防疫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深入摸排重点人员,突出一个“查”字。我们采取大数据统计与传统人工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重点疫区的投亲访友、放假学生、返程农民工等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将信息交给各地查实,有针对性地加强管控。各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都成立了社会管控工作组,建立起了四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各地派出所民警、网格员也开展地毯式排查搜索,织严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做到应查尽查、不留死角。
二是严格落实管控措施,突出一个“管”字。各嘎查村都成立了由“两委”干部、联防队员、网格员组成的防控专班,严防死守,每个自然村一般只保留1个进村路口,其余路口都设置禁行标志;制定严格的进出管控措施,所有进出嘎查村的人员一律要测量体温、登记入册,外地人员或车辆一律不得随意进出;
对重点人员,面对面地告之防疫要求,逐人建立健康档案,安排专人管控,持续跟踪后续的情况,最大程度地隔离和管控传染源。
三是严控群体性集会,突出一个“控”字。为了降低传播风险,各嘎查村要求停办集市、庙会,关停戏场、棋牌室、麻将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劝说教育村民牧民不摆席、不串门、少走动,倡导“红事不办、白事从简”,最大限度地切断传染途径。
四是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突出一个“群”字。各地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党建网、广播电台、微信群、群发短信等多种方式,对疫情防控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提高防范意识。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复员军人、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带头落实各项排查管控措施,初步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人人防疫”的良好局面。
各地在实际工作中,也采取了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有的地方利用无人机喊话宣传防疫知识,既提高了村民意识,又避免了直接接触。有的地方组建草原“都贵楞”摩托车流动巡查队,在农村牧区边界地带24小时不间断巡查,全面实施边境防控。有的地方建立电子信息登记系统,出入的居民只需扫描二维码、测量体温,即可通行,实现了“避免接触、自主录入、快速登记、便捷通行”。这些好的做法,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地学习、借鉴。
王雨锋: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区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大多集中在城市,农村牧区疫情防控的整体形势平稳,但受医疗卫生条件、返乡农民工和学生流叠加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牧区仍是最薄弱的地方,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决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我们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主动作为。自治区农牧厅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4个专项工作组,印发了《关于积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农村牧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20条防控指南》,在厅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回乡农民工朋友和农业合作社的倡议书》,指导广大农牧民做好防控工作。二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强房前屋后、室内外消毒杀菌;做好公厕卫生保洁;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牲畜家禽粪污,营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严防粪便传播。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印发了《积极加强野生动物监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加强农贸市场动物疫情排查,开展活禽宰杀摊点清理整治,对全区动物疫情监测排查情况、畜禽检疫情况等实行日报告。1月24日以来,全区共检疫家畜26120头(只)、家禽407400羽、动物产品126582公斤。排查养殖场1635个次、生猪屠宰场144个次、无害化处理场6个次,无异常情况发生。四是增强保障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重点关注农村牧区“菜篮子”产品供应,对鲜活农畜产品、生产资料运输车实行“绿色通道”政策,确保运输畅通。切实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抓好30万亩设施蔬菜和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生产,提前储备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生产物资,保障生产生活物资供应。
记者:针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特殊性,您对农牧民在家庭防控方面有什么建议?
王雨锋:做好家庭防控工作,是农村牧区疫情防控工作最基础、也是最关键性的环节。广大农牧民朋友一定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采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科学防控措施,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严格做到“四要四不要”:
第一点,要高度重视,不要心存侥幸。加强家庭成员的自我防范意识,有去过湖北或来自湖北的亲友要早报告,家人、自己或亲友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要早发现、早报告,及时治疗。一定要做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洗澡,经常监测体温,注意个人卫生。如身体不适,出现发热、胸闷、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尽早尽快主动向村“两委”报告,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千万不要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切忌心存侥幸心理。
第二点,要居家休养,不要外出聚会。人群聚集的地方风险大,不要走亲访友,不要聚会聚餐,居家休养最安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外出活动,一定要做到不大办婚丧嫁娶,不串门、不摆席、不进城、不聚会,谢绝邻里、亲戚等走访活动。
第三点,要重视环境卫生,不要接触或食用野生动物。室内定时开门、开窗,做到勤通风换气,家居用品每天清洁并定期消毒,在疫情防控期间,一定要做到将厕所卫生清扫消毒纳入农村牧区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和卫生“门前三包”工作,开展房前屋后、屋内屋外等“四害”孳生地的消毒杀菌工作;家禽要集中关养,及时清扫畜禽粪污,避免人直接接触畜禽、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严禁接触或食用野生动物。
第四点,要注重身体调养,不要过度恐慌。要坚持多喝水,足睡眠,食物荤素搭配、生熟分开、煮熟煮透,努力提升自身免疫力。要坚信党和政府有能力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要从正当渠道获取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不要过度恐慌,一定要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记者:目前正处于全社会复工复业期间,您对农民工在返程和复工期间的疫情防控有什么建议?
王雨锋:春节后,各地企业将陆续复工复业,广大农民工朋友返城务工将迎来高峰期,人员流动性加大,为我们的防控工作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从以下四方面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返程前要准备充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特点,建议广大农民工朋友尽量延缓返程时间,如果出现发热症状,请居家观察,不要强行出门。如确需出行,建议在出门前备好必要的消毒防护用品。第二,返程中要科学防护,在返程中,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不要摘下口罩,遇有咳嗽、打喷嚏的旅客要保持一定距离;确需摘口罩时,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对用过的口罩,不要直接放入包里或兜里,以免造成持续污染;废弃的口罩,请扔进垃圾桶,不要随意放置;触碰公共物品后,要将暴露在外的身体、衣物擦拭干净。在室外最好不要用手触碰嘴巴、鼻子、眼睛等,以免沾染病菌。第三,回到住所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建议将鞋子、外穿衣物放置于通风处进行酒精消毒,并开窗户通风10分钟左右;要用肥皂或者含有酒精成分的洗手液把手洗干净;要及时向企业、单位和社区报告返程信息。第四,进城后要尽量不去商场、超市、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如发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向企业、单位报告,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展开调查。当然,我们也建议相关部门督促已经复工复业的企业,安排好返程农民工居家隔离观察、监测体温,消毒、通风等工作,并照顾好农民工朋友的日常生活,维护好农民工朋友的合法权益。
记者:针对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和儿童福利机构的孤儿,我区采取了哪些具体防控措施?
高建华:非常感谢媒体对我区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事业的关心。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我区的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区现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养护院等公办养老机构316所,收养在院老年人1.5万人;有民营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403所,收养在院老年人2.96万人。全区有儿童福利院14所,在院孤残儿童973名。
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各级民政部门把做好民政公共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来抓。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自治区民政厅自1月22日以来,印发了《关于民政领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下发了《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一版)》《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一版)》,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和群防群治工作要求,就敬老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服务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四早”具体工作流程和各环节工作责任作出具体部署,制定了多项具体防控措施。概括起来讲就是,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目标要求。
一是全区所有敬老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服务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二是建立严格的出入登记和体温测量制度,对外出采购人员和服务管理人员严格做好防护工作,回院时做好消毒清洗。三是对在院的老年人、儿童采取一天两次测量体温的方法进行监测。四是建立每日消毒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内部消毒工作,重点对门把手、电梯扶手、电梯按键、公用电话按键、公共通道、卫生间、门窗等人员经常接触部位进行消毒。五是实行分餐送餐制度,由工作人员将每日每餐饭菜配送到每个人房间。六是及时与回家过年老人子女联系沟通,共同做好老人心理疏导,并提示做好防护工作的具体方法,明确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回家的老年人进行居家防护。七是设置隔离区(房间),对回家过年后要求返院的老年人,在机构隔离区(房间)观察14天无恙后返回生活区,避免交叉感染。八是认真排查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情况。对管理人员(院长、副院长等)、服务人员(护理员、厨师等)、勤杂人员(采购员、保洁员等)实行分级分类防护,确保不被感染。九是分别建立全区养老服务、儿童工作服务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微信群,对每日防控工作随时调度,及时报告每日疫情。十是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生活保障。
疫情发生以来,厅领导和派出的工作组先后对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乌兰察布市的老年公寓、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养护院等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实地暗访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整改工作要求,同时要求各地要举一反三,认真做好面上排查整改。截至目前,自治区民政厅、各盟市民政局、各旗县民政局三级民政部门联动,共暗访和抽查1336次,抽查959个敬老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服务机构场所,抽查377个农村牧区幸福院。并及时反馈整改问题和意见建议,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目前,全区敬老院、养老院、幸福院、儿童福利院等服务机构防控情况平稳,未发现被感染人员。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中央部委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外交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国土资源部
旅游局
环境保护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各省市门户
内蒙古
山西
河北
天津
北京
湖北
广西
广东
湖南
河南
山东
江西
福建
安徽
浙江
江苏
上海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各盟市门户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乌海市
锡林郭勒盟
鄂尔多斯市
呼伦贝尔市
兴安盟
通辽市
赤峰市
乌兰察布市
巴彦卓尔市
阿拉善盟
满洲里市
二连浩特市
市内站点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海勃湾区法院
乌海人才网
乌海在线
乌海百姓网
市住房公积金
新闻媒体
活力内蒙古
乌海日报
乌海新闻
内蒙新闻
中央电视台
中国新闻
新浪
搜狐
网易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华网
中华英才网
中共乌海市委党校 乌海市行政学院 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乌海市海勃湾区
电话:0473-2616992
标识:
CA071260000410863940003
备案:
蒙ICP备10000631号-2
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