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驰而不息 勇往直前 ——谈蒙古马精神

标题:驰而不息 勇往直前 ——谈蒙古马精神

发布时间:2019-11-11 15:21:34 ·点击:14453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双击滚动】

马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锡林郭勒草原,看望内蒙古的干部群众。总书记“守望相助”的嘱托饱含着对草原美好明天的深情期望。总书记还讲到了蒙古马,他说,蒙古马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

蒙古马是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蒙古高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平均体高130厘米左右,体重300公斤左右。它虽然没有欧洲马种高大的体形,但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胸廓深长,肌腱发达,能抵御西伯利亚的暴雪冰霜,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它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种,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耐得住零下40度的严寒。它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蒙古人的最爱。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蒙古马繁衍生息的摇篮,也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片草原上跃马扬鞭,驰骋疆场,威震四海;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登基称帝,开创了蒙元百年辉煌。漫长的历史长河给这片大草原留下了辉煌的记忆,蒙古马是其篇章之一。作为蒙元文化的精髓,蒙古马一直以来都是草原人民的精神图腾,尤其是乌珠穆沁白马和阿巴嘎黑马。蓝天碧野之间,黑白两色流淌着草原生命底色,也展示着草原马文化的厚重与古老。乌珠穆沁白马,在草原上被誉为“天神”、视作“圣物”,被看做是长生天派来的使者,象征着草原美丽富饶,牧民生活富裕。阿巴嘎黑马,毛色乌黑发亮,速度风驰电掣,体魄英姿飒爽,据传是成吉思汗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力古台的最爱。底蕴深厚的马文化,精湛超群的马艺术,不屈不挠的马精神渗透于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驯马、套马、赛马及骑射无不彰显着独特的蒙古马文化魅力,蒙古马文化是支撑着草原文化的生命力。

蒙古马是草原人记忆深处的文明使者,是草原文化中的精灵,它和这片天河水九曲如斯、大湿地一碧至今的五彩净土一直荣辱与共。随着草原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仅马奶等马产品得到了有效开发,蒙古马更作为一种文化具象和精神象征,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蒙古马忠诚。它性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主人如果受伤、醉酒,只要把他放在马背上,它就会十分温顺地驮着主人将他送回家。它是蒙古人最亲密的朋友,是可以用生命相托的兄弟。它具有忘我情怀,遇事主动承担风险,对主人充满着无限的眷恋,甚至不惜以自我的牺牲来挽救主人的生命,这在蒙古民间有许多生动的故事流传。比如家喻户晓的叙事史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就歌颂了蒙古人与蒙古马的美好关系和蒙古马对蒙古人的笃实心态。再比如史书曾记载,嘎达梅林被冷弹击中落马,在敌军就要追上的千钧一发之际,是他的乘马咬紧他的衣角,把他拖到河畔密林中,使他得以死里逃生,可见蒙古马的赤胆忠心。

蒙古马坚韧。这种坚韧,包含着对信念的坚定、对理想的坚持、对情操的坚守和意志的坚强。蒙古马具有超强的耐力,特别擅长艰苦跋涉,它能吃任何异地牧草,甚至能在冰天雪地中撞开冰层,啃食草根。它能不分昼夜、不管冷热站着睡眠,体力恢复极快,这些特殊性使它成为蒙古骑兵征战南北的好伙伴,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就是它带着蒙古骑兵把蒙元帝国的帷帐一直扯到了中欧和南亚。

蒙古马灵动。蒙古马通人性,它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被称为“义畜”。无论是作为交通工具还是战争中的坐骑,它和蒙古人之间都有一种深厚的缘分,一种灵魂上的结合,一种命运上的必然联系。一匹安静的蒙古马最好看的就是它的眼睛,睫毛长长的,晶状体晶莹得像宝石。当它凝视你的时候,仿佛在向你倾诉它的柔情、孤独、忧伤和思恋,让你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但是如果蒙古马原本的野性因子被激发,驰骋在草原上,它铁蹄铮铮、神采俊逸、威武雄健,奔袭在战场上,它勇武豪迈、昂扬奔腾、能与战士生死相依。正是因为这种力量,它成为马背民族的一种文化图腾。

蒙古马耐劳。它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甘于奉献。作为游牧民族的亲密伙伴,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旅途多么遥远,无论负担多么沉重,蒙古马都默默承受。在战场上它可以纵横驰骋、建功立业,到牧人家它可以役作牧羊、共享草原的太平。有多大的功劳都不自满,做什么样的事情都毫无怨言。尤其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内蒙古骑兵师曾以蒙古马为依托,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蒙古马与骑兵一起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古马驰而不息。赛场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幕,小骑手不慎跌落马背,但是蒙古马仅仅迟疑了一下,就又像出弩的箭,疾风一般卷过绿色草原。它按照主人的意愿拼死向终点奔跑,为了主人的荣誉,它会拼尽最后气力,宁愿倒地绝命也不会半途放弃比赛。虽然它最终落在了后面,但它却赢得了全场的喝彩。这种锲而不舍,缘于它的使命感和坚定的信念。曾经有学者分析过,当年蒙古大军远征欧洲连战皆捷,要归功于蒙古马。是它像战士一样恪守军纪,在需要赶路的时候,采用一种特殊的“走马”步伐,日夜前行驰而不息。所以,当欧洲各国领地的君主以他们自己马队的行进速度,来估计蒙古军队的抵达日期时,总会发生错误。总是会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被那不可思议、疾如闪电一般来到眼前的蒙古大军惊吓到毫无招架之力了。

蒙古马勇往直前。蒙古马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髓所在,当是一个“勇”字。这是一种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勇气、面临困难的勇敢和冲锋陷阵时的勇猛。无论转牧场、踏坚冰、战疆场,只要接受指令,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在战场上,蒙古战马即使受伤卧下,但只要一听到号令便立刻站立疾驰。战士也许有临阵逃脱的,但蒙古战马从来不会,他们随着主人的呐喊,以一种决死的状态勇往直前,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住它的凌厉步伐。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蒙古马从神变为人们依托的挚友,又成为文化的象征。它那勇猛、坚毅、奔腾向前的精神,始终伴随着草原人民从历史走向今天,并成为草原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发扬蒙古马精神,坚定信念、坚守理想,奋发有为、干事创业,让我们的各项事业发展快马加鞭、马到成功。

                                                                    转转自光明网

 


    中共乌海市委党校 乌海市行政学院 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乌海市海勃湾区
电话:0473-2616992
标识:CA071260000410863940003
备案:蒙ICP备10000631号-2 支持IPv6访问